在世界運輸行業(yè)版圖上,挪威以其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構筑起卡車駕駛“地獄級”的挑戰(zhàn)。在挪威,每天有超過5000輛重卡穿梭于極地走廊,歐洲的卡車駕駛員都說挪威是卡車駕駛員的終極考驗,為何?
從“地質教科書”到“精靈之路”
挪威全境73%的面積被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占據,冰川運動雕刻出的U型峽谷與峽灣構成了天然地理屏障。
精靈之路
連接奧斯陸與卑爾根的E16公路堪稱“地質教科書”,在短短300公里內經歷海拔-50米至1320米的劇烈起伏。著名的63號公路“精靈之路”更以11個連續(xù)發(fā)卡彎聞名,每個彎道都精確計算著離心力極限。在這條山路上,方向盤每轉動15度都需要配合精準的擋位切換和制動節(jié)奏。
極寒和極夜對駕駛員的影響
現據了解,北極圈內地區(qū)年均積雪日達180天,挪威特羅姆斯郡公路暗冰覆蓋率冬季高達67%。當零下25℃的極寒空氣與墨西哥灣暖流相遇,形成的“極地雞尾酒”天氣系統(tǒng)能在3小時內將路面從干燥變?yōu)楸。暴雪來襲時,能見度常驟降至5米以內,駕駛員不僅要對抗每秒20米的橫風,還要應對擋風玻璃上以每分鐘3厘米速度堆積的冰晶。
極夜中的挪威
每年11月至次年1月,挪威北緯69°以上的地區(qū)陷入極夜狀態(tài)。有研究表明,在僅有2-3小時曙暮光的條件下,駕駛員深度知覺誤差率增加40%,色彩辨識能力下降55%。雪地反光造成的“白盲效應”與隧道視覺效應疊加,使事故風險較夏季提升3.2倍。為此挪威強制規(guī)定極夜期卡車必須配備5層光過濾擋風玻璃和全光譜探照燈組。
故障+斷聯
在挪威的北部,是每平方公里僅14.5人的荒原地帶。挪威物流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,87%的長途司機都曾遭遇過通訊中斷超過12小時的狀況。在挪威的北部荒原,卡車駕駛艙就是移動的求生艙。倘若路上卡車發(fā)生了故障,駕駛員必須知道如何處理。
所以在挪威開卡車,駕駛員掌握從柴油濾清器應急除冰到衛(wèi)星定位信標操作等求生技能,每個駕駛室標配的應急包。與此同時,挪威北部還會有北極熊出沒,所以駕駛員一般都會隨身帶上北極熊防衛(wèi)噴霧。
現代與傳統(tǒng)的結合
面對嚴苛環(huán)境,挪威全國1.2萬輛重卡100%配備電子制動系統(tǒng)(EBS)和緩速器,ESP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的裝車率也很高。但是,在裝配現代電子系統(tǒng)的同時,挪威的卡車又同時保留著了最傳統(tǒng)的防滑鏈使用規(guī)范。
所以,假設你在挪威開卡車,你既要精通ESP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調試,也要掌握通過發(fā)動機聲頻判斷路面結冰厚度的“聽冰術”。
不得不說,在挪威駕駛卡車對駕駛員的要求真的高!
驗證碼: